「應用研究」真的比「基礎研究」對經濟有貢獻嗎?——《科學月刊》
文/林宮玄|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兼任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一般人對基礎科學研究的印象,大概是高深又難懂,但是學術界有名望、有影響力的人都說很重要,雖然不懂,也要跟著大家說這很重要,以免招來惡評。立法院在審查預算時,臺灣人民縮影的立法委員與立委助理們,大概就是這種心情。以上純屬筆者臆測,如有雷同,筆者也不知道是否純屬巧合。...
View Article小鰻苗在茫茫大海千里尋根,如何不迷失方向?--《科學月刊》
文/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科學月刊》總編輯。 現在多數人對鰻魚的主要印象大多來自於香噴噴的鰻魚飯,但在美味可口的背後,鰻魚的一生仍有許多有趣的未解之謎。 一說到鰻魚,第一個是直覺是不是就想到鰻魚飯呢?圖/挪威 企鵝 @ Flickr 鰻魚的迴游...
View Article台灣的技職教育,如何在未來工業發展下的就業與創業浪潮中突圍?--《科學月刊》
文/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臺灣的技職教育,特別是與工業相關的高等技職教育,在過去20 年的改制浪潮中,有著結構上根本的變化。原本所強調與產業結合的實作精神,在競逐升格、競逐學生、競逐排名與競逐經費的雜務中逐漸消磨。 圖/Pixabay 技職教育的危機...
View Article民調結果總是可信嗎?如何避免落入民調的陷阱?--《科學月刊》
文/林珮婷、賴以威|林珮婷為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民意調查、性別政治、選舉與投票行為;賴以威為國立師範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
View Article人豬異種嵌合體研究:「奇美拉」引起的道德爭議--《科學月刊》
文/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科學月刊》總編輯。 神話故事般的「嵌合體」是什麼? 希臘神話當中的神獸;同時擁有山羊頭的獅子配上毒蛇構成的尾巴。圖/By Arezzo @ Flickr...
View Article年輕人缺乏競爭力?別說了,我們都不如適應力超強的腸道菌!--《科學月刊》
文/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人,研究領域為微生物生態,對環境微生物社會的興趣遠大於對人類社會的興趣,近年來亦致力於科普寫作的實踐與推廣。 適應力就是競爭力?那細菌肯定是勝利組!...
View Article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披著狼皮的羊,固態系統中的電子
張泰榕/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專長為理論凝態計算物理。研究興趣廣泛,包括各種拓樸材料、多鐵材料、低維度材料、磁性材料、過渡金屬氧化物、超導材料與半導體界面物理。 前些時日,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王康隆教授為首的國際團隊在 Science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與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View Article知識時代襲來,科技部的「科技大觀園」在新世紀的角色是什麼?
文/廖英凱—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興致使然地從事科普工作、能源與科技政策研究。曾有機會撰稿於科學月刊、泛科學、研之有物、物理雙月刊、國語日報科學版、科技大觀園等科學媒體。 截圖自科技大觀園網站。 「科技大觀園」是一個歷經近十載的老牌科普平台,如圖書館般典藏眾多國內外科研成果,但在知識產業蓬勃的當代,仍有不少需積極改進之處。 大觀十載,知識時代襲來...
View Article為什麼精神醫學中的「性別議題」是重要的?──《科學月刊》
文/莊節一|美國加州大學毒理學碩士、英國劍橋大學精神醫學博士,現為精神科專科醫師,興趣是研究和學習新知。 英國首相邱吉爾雖然有著出色的成就與堅強的意志力,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他患有憂鬱症。他曾說: 「心中的抑鬱就像隻黑狗,一有機會就抓住我不放。」...
View Article博士生,你的壓力壓力如山大嗎?──《科學月刊》
文/林宮玄|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兼任《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早年對於學術界的印象,可能是一個較沒有壓力的環境,然而近 20 年來已經改變。雖然跟部分業界相比,壓力仍然較小,但年輕教授猝死的新聞偶會出現。 研究壓力下,博士班學生參與學校教授所主持的計劃,壓力合理推斷也會升高。臺灣在民國 90 年有 1501 名新科博士,民國 97 年增加到 3589 位博士,已遠超過兩倍,民國 101 年有...
View Article進擊的數學家,向學術期刊出版社宣戰!──《科學月刊》
文/游森棚|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及空軍官校。 數學家們以新成立的學術期刊抵制他們原本投稿的出版社。圖/Pixabay 上個月我收到一封信,來自新期刊《Algebraic Combinatorics》的暫時主編之一萊納(Vic Reiner),信中旨在希望學者能多投稿支持這個新期刊。...
View Article為什麼諾貝爾生醫獎頒給生理時鐘研究值得我們注意?──《科學月刊》
文/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科學月刊》總編輯。 2017 年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項頒給了霍爾、羅斯巴希與楊三位教授,表彰他們在發現生物時鐘控制之分子機轉研究上所作的貢獻。圖/Pixabay 科學界的年度盛事,諾貝爾獎(Nobel prize)的得獎名單陸續的在10 月上旬公布。在生理暨醫學獎項中,今年頒給了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希(Michael...
View Article重力波太強,不晃會被撞到地上:為何重力波讓整個天文學界為之震動呢?──《科學月刊》
文/金升光|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重力波的研究拿下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圖/Charly W. Karl@Flickr 一如許多人事前的預期,重力波研究毫無懸念的拿下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參閱《科學月刊》本期諾貝爾物理獎介紹)。然而,要讓大多數圈外人相信這些臂長 3、4...
View Article即使有一天能夠預測地震,也要一直懷抱著防災意識──《科學月刊》
文/潘昌志:臺大海洋研究所碩士,現為臺師大心測中心研究員。經營「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地球故事書」部落格。 馬國鳳:科技部台灣地震模型(TEM)團隊主持人,研究地震機制及危害度分析。現任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講座教授、教育部國家講座,專長為地震源力學及海嘯。 地震往往造成嚴重損害,因此如果能預測地震的發生,對於防災應該有一定的幫助。 圖/Angelo_Giordano@pixabay...
View Article如何利用宇宙粒子「渺子」,找到金字塔內的神秘大空間?──《科學月刊》
張敏娟/任職輔仁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兼任副教務長。《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相傳是過世的法老(國王)陵墓。金字塔陵墓基座為正方形,四面由四個相等的三角形構成。金字塔既然主要用途是為了讓法老可以安心往生,其象徵的宗教意義也相對強烈。 古埃及人所建造的金字塔號稱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仍存有許多未解之謎。圖/Cezzare@pixabay 有座相當有名、位於埃及吉薩市的胡夫金字塔(Great...
View Article學術界詐騙新手法:寫了文章,還要付錢出版?──《科學月刊》
作者/林宮玄│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兼任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學術界的期刊付費高牆 出版商付作者稿費在一般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在學術界不見得如此。 圖/terimakasih0 @Pixabay...
View Article箭毒蛙越鮮豔就越毒嗎?又為什麼不會毒死自己?──《科學月刊》
文/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金色箭毒蛙(Phyllobates terribilis) 圖/kirahoffmann @Pixabay 南美洲哥倫比亞西北邊山區的喬科省(Chocó)原住民長久以來一直將「分趾蟾科(Dendrobatidae)」中的「毒葉蛙屬(Phyllobates)」蛙(土著將它稱之為 kokoi 蛙)的皮膚分泌液(也是稱之為...
View Article覺得流感疫苗無效?不想再玩流感猜猜看?Google 投資「廣效流感疫苗」研發──《科學月刊》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科學月刊》總編輯。 流行的,還有一般的感冒 入冬以後的臺灣氣候多變化,感冒的盛行率(prevalence rate)一如往常地正悄悄地進入到高峰期。感冒,是一種由病毒所引起之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但真要詳細地說,感冒的成因其實有些複雜,到目前為止,科學家發現超過 200 種以上的病毒與感冒的發生有關,我們最常發生的疾病,事實上成因並不簡單。...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