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科學月刊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3

為什麼精神醫學中的「性別議題」是重要的?──《科學月刊》

$
0
0

文/莊節一|美國加州大學毒理學碩士、英國劍橋大學精神醫學博士,現為精神科專科醫師,興趣是研究和學習新知。

英國首相邱吉爾雖然有著出色的成就與堅強的意志力,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他患有憂鬱症。他曾說:

「心中的抑鬱就像隻黑狗,一有機會就抓住我不放。」

雖然這位赫赫有名的領袖願意承認自己的精神疾病,但是很多憂鬱症的男性比起女性是更不願意接受專業幫助的,因為我們的社會和所受的教育都期許著男性能夠勇敢強壯,正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也因如此,讓很多憂鬱症的男性患者錯失了治療的良機,非常可惜。所以,性別議題在精神醫學中是不容忽視的存在。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心中的抑鬱就像隻黑狗,一有機會就抓住我不放。圖/By Chiemsee2016 @Pixabay

性別為什麼特別重要?

性別議題非常複雜多元,包含社會、文化、教育、生理和心理等層面,幾乎只要提起性別,就會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其中甚至是歧視。然而,我們仍然有必要把這個困難的議題帶入精神醫學研究,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理由:

  1. 增加對精神疾病的瞭解
  2. 改變治療模式

一、目前精神醫學的研究雖然蓬勃發展,但是精神疾病比起一般的生理疾病來說,仍然缺乏生物標記(Biomarker),不能像偵測血糖診斷糖尿病一樣地去發現精神疾病。也就是說,正常人和精神病人在生理方面可能找不到非常明顯的代表性差異。然而,單單依賴醫師的臨床心理判斷有時又會太主觀,不同醫師的看法常常會有差異。

既然直接去研究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差異得不到滿意的結果,那麼我們可以考慮換個研究的方式。舉例來說,某些精神疾病比較容易出現在男性(如自閉症)或女性(如憂鬱症),理解造成此差別的原因有助於增進對疾病本身的認識。

憂鬱症在女性身上發生的機會是男性的 2 倍之多,研究後發現女生的腦部有某個特質造成憂鬱症的機會遠遠高於男生,那麼就可以因此推論這個特質對憂鬱症非常重要,重要到可以產生得病率高達 2 倍的差異。

二、其實不只是得病率的差異,憂鬱症在男性和女性的疾病表現上也是明顯不同,例如男性的憂鬱症時期是比較持久的,而女性的憂鬱症時期則是比較斷斷續續,而且男生在患了憂鬱症後自殺機會比女生高,且併用毒品的可能性也較高。既然疾病的表現差異如此之大,那麼我們是否也該考慮用不同的方式去治療男性和女性呢?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我想不同的專家會有不同的看法。然而,目前的臨床治療則完全沒有考慮性別的差別

男生在患了憂鬱症後自殺機會比女生高,然而目前的臨床治療完全沒有考慮性別的差別。圖/By ArtWithTammy @Pixabay

憂鬱的大腦,男女大不同

由於個人的研究主題是憂鬱症,以下就以憂鬱症做說明,但也可以應用在其他精神疾病上。

我們讓一群憂鬱症和正常的青少年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儀器裡的螢幕會顯現文字,並且請他們看到某些特定的文字要按下手中的按鈕,例如看到高興的文字(如 happy)要按按鈕。此實驗的構想是假設看到情緒性的字眼,憂鬱症的病人腦部活化的區域會與正常人不同,因而找出憂鬱症對腦部的影響。

這項結果顯示在特定的腦區——緣上回(Supramarginal gyrus)中,憂鬱症的女性比正常女性更活化,但是憂鬱症的男性卻是比正常男生更不活化,也就是說憂鬱症對男生和女生的影響是不同的,而且受試者皆為青少年,代表著這個差異在青少年就很明顯了。

憂鬱症對男生和女生的影響是不同的,憂鬱症女性的緣上回會更活化,而憂鬱症男性的緣上回卻更不活化。圖/By Gray, vectorized by Mysid, colourd by was_a_bee., Public Domain, wikipedia commons

依照前面的兩個想法,可以推論在緣上回區域似乎在憂鬱症的產生上有著顯著地位,同時在青少年時期就發現憂鬱症對男女性的影響有著顯著的不同。因此,可能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可以考慮對憂鬱症的男生和女生施行不同的治療方式。

我的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後,有幸得到國內外媒體的報導,但是我也注意到網路出現了反對的聲音,有國外網友留言表示特別把憂鬱症患者區分為男性和女性,是對男生的一種歧視,好像男性患者會特別嚴重,必須特別處理,如此一來便會讓男性患者更不願意尋求專業幫助。不過對於這項問題,我認為未來勢必要加強社會對疾病的正確認識,讓大家知道這種區分是為了更有效率的治療,並不是要歧視任何一個性別

區分性別應是為了更有效率的治療,而非要歧視任何一種性別。圖/By rebcenter-moscow @Pixabay

歷經憂鬱症,男女的差異不一樣了

除了上述的發現,在這個實驗中,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緣上回裡,正常青少年本來就存在著性別差異:正常男性的活化程度高於正常女性。但是,就像之前所述,憂鬱症的女性比正常女性更活化,而憂鬱症的男性卻是比正常男性更不活化。而再經過憂鬱症這層影響後,男女性的性別差異則變小了。

憂鬱症對於男性的腦部活化影響較大,那麼是否能推論憂鬱症讓男性在緣上回的活化變得比較像女生呢?這是不是一種女性化的現象呢?當然目前的研究結果不足以証實這個假說,且這個說法想必會造成很大的輿論,得到憂鬱症已經很不開心,如果又得背負著女性化的標簽,必定是更為痛苦的。

但是,單純在學術研究的討論上,我認為這項議題還是有討論的必要性,因為此現象並不僅僅存在於憂鬱症,也存在於其他的精神疾病,如自閉症。男性得到自閉症的機會遠遠大於女性,研究顯示自閉症的女性大腦會有較類似男性的表現,甚而有所謂自閉症的「極端男性化大腦理論」。那麼其他的精神疾病會不會也有這種現象呢?未來或許可以多就此議題進行探討。

自閉症有所謂「極端男性化大腦理論」,那麼,其他的精神疾病會不會也有這種現象呢?圖/By HolgersFotografie @Pixabay

在一些生物中可以發現所謂性別轉換的現象,也就是受到環境壓力的影響,男性可以變成女性,如小丑魚。那麼在人類,未來也有可能發生這種事情嗎?例如現在大家普遍壓力偏大,精神疾患的盛行率偏高,這項研究的發現會不會正預告著這件事情的發生呢?當然,以現有的證據來看,此想法還只是偏科幻小說的臆想。

我們還能做得更多

現今,大部分的研究沒有特別考慮性別議題,例如憂鬱症的研究常常是以女性受試者為主(當然這是因為病患以女性居多),然而這樣或許對男性病患有失公平, 因為或許能接受不同或更合適的治療方式。因此,期望未來的研究能更加正視性別議題對疾病的影響。不過,性別議題是非常敏感和非常具爭議性的,因此,相關的科學研究也必須一併考慮對社會的影響。


 

本文選自《科學月刊》2017 年 10 月號

什麼?!你還不知道《科學月刊》,我們 47 歲囉!

入不惑之年還是可以當個科青

 

The post 為什麼精神醫學中的「性別議題」是重要的?──《科學月刊》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