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科學月刊 – PanSci 泛科學
Browsing all 15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人工智慧憑什麼叫做人工智慧?AI的名稱政治學──《科學月刊》

李國偉/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兼任研究員。 汽車跑得快,不叫「人工馬」;飛機飛得高,不叫「人工鳥」。怎麼計算機本領大了,就要稱作「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人工智慧一詞的創造 麥卡錫。圖/GeeJo @wikimedia 故事要由麥卡錫(John McCarthy)講起。麥卡錫早年就顯露很高的數學天賦,24...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語言還在血緣卻消失了,萬那杜島上發生了什麼事?──《科學月刊》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科學月刊總編輯。 萬那杜的首都是維拉港,也是萬那杜最大的城市。圖/Phillip Capper@wikipedia 萬那杜(Vanuatu)是指位於新幾內亞島東南方與斐濟(Fuji)西方海域上的島嶼,目前為萬那杜共和國的治權範圍。先前的考古學研究顯示,這個深入太平洋中心、由 80 餘個島嶼所組成的區域上,有關人類的活動僅能追溯到 3000...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不只有懲罰、追回經費、撤稿,「學術造假事件」該如何更積極的處理?──《科學月刊》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2016 年底在著名的「出版後同儕審閱(post-publication peer review)」網站 PubPeer,陸續出現 60 餘篇內容有造假嫌疑的臺灣學者之論文於其上。 經歷 2017 的造假風坡,沒想到 2018又來了一次……。圖/wikipedia 2017 年 3 月 30...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更要聰明的與水一起生活──《科學月刊》

范賢娟/科普寫作者 氣候變遷是個讓現代人感受深刻的議題,許多人都為此感到憂心。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童慶斌教授則根據研究表示,我們所面對的是過去不曾見過的現象,很難從經驗中去找答案。然而,只要善用科學知識並具分析與整合的能力,說不定可從中找到發展的新契機,甚至開拓新的產業、聰明生活。 今(2018)年 3 月 24...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日本時期臺灣的自來水能生飲嗎?先通過否證試誤的考驗吧!

廖英凱/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興致使然地從事科普工作、能源與科技政策研究,對資訊與真相有詭異的渴望與執著,夢想能做出鋼鐵人或心靈史學。 近日有政治人物受訪時表示,因日本時期(1895~1945)在臺自來水的建設,使「當時的自來水,跟日本一樣是可以直接飲用的」。 圖/pixabay...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如何利用宇宙粒子「渺子」,找到金字塔內的神秘大空間?──《科學月刊》

張敏娟/任職輔仁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兼任副教務長。《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相傳是過世的法老(國王)陵墓。金字塔陵墓基座為正方形,四面由四個相等的三角形構成。金字塔既然主要用途是為了讓法老可以安心往生,其象徵的宗教意義也相對強烈。 古埃及人所建造的金字塔號稱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仍存有許多未解之謎。圖/Cezzare@pixabay 有座相當有名、位於埃及吉薩市的胡夫金字塔(Great...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學術界詐騙新手法:寫了文章,還要付錢出版?──《科學月刊》

作者/林宮玄│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兼任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學術界的期刊付費高牆 出版商付作者稿費在一般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在學術界不見得如此。 圖/terimakasih0 @Pixabay...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箭毒蛙越鮮豔就越毒嗎?又為什麼不會毒死自己?──《科學月刊》

文/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金色箭毒蛙(Phyllobates terribilis) 圖/kirahoffmann @Pixabay 南美洲哥倫比亞西北邊山區的喬科省(Chocó)原住民長久以來一直將「分趾蟾科(Dendrobatidae)」中的「毒葉蛙屬(Phyllobates)」蛙(土著將它稱之為 kokoi 蛙)的皮膚分泌液(也是稱之為...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覺得流感疫苗無效?不想再玩流感猜猜看?Google 投資「廣效流感疫苗」研發──《科學月刊》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科學月刊》總編輯。 流行的,還有一般的感冒 入冬以後的臺灣氣候多變化,感冒的盛行率(prevalence rate)一如往常地正悄悄地進入到高峰期。感冒,是一種由病毒所引起之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但真要詳細地說,感冒的成因其實有些複雜,到目前為止,科學家發現超過 200 種以上的病毒與感冒的發生有關,我們最常發生的疾病,事實上成因並不簡單。...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人工智慧憑什麼叫做人工智慧?AI的名稱政治學──《科學月刊》

李國偉/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兼任研究員。 汽車跑得快,不叫「人工馬」;飛機飛得高,不叫「人工鳥」。怎麼計算機本領大了,就要稱作「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人工智慧一詞的創造 麥卡錫。圖/GeeJo @wikimedia 故事要由麥卡錫(John McCarthy)講起。麥卡錫早年就顯露很高的數學天賦,24...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語言還在血緣卻消失了,萬那杜島上發生了什麼事?──《科學月刊》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科學月刊總編輯。 萬那杜的首都是維拉港,也是萬那杜最大的城市。圖/Phillip Capper@wikipedia 萬那杜(Vanuatu)是指位於新幾內亞島東南方與斐濟(Fuji)西方海域上的島嶼,目前為萬那杜共和國的治權範圍。先前的考古學研究顯示,這個深入太平洋中心、由 80 餘個島嶼所組成的區域上,有關人類的活動僅能追溯到 3000...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不只有懲罰、追回經費、撤稿,「學術造假事件」該如何更積極的處理?──《科學月刊》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2016 年底在著名的「出版後同儕審閱(post-publication peer review)」網站 PubPeer,陸續出現 60 餘篇內容有造假嫌疑的臺灣學者之論文於其上。 經歷 2017 的造假風坡,沒想到 2018又來了一次……。圖/wikipedia 2017 年 3 月 30...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更要聰明的與水一起生活──《科學月刊》

范賢娟/科普寫作者 氣候變遷是個讓現代人感受深刻的議題,許多人都為此感到憂心。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童慶斌教授則根據研究表示,我們所面對的是過去不曾見過的現象,很難從經驗中去找答案。然而,只要善用科學知識並具分析與整合的能力,說不定可從中找到發展的新契機,甚至開拓新的產業、聰明生活。 今(2018)年 3 月 24...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日本時期臺灣的自來水能生飲嗎?先通過否證試誤的考驗吧!

廖英凱/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興致使然地從事科普工作、能源與科技政策研究,對資訊與真相有詭異的渴望與執著,夢想能做出鋼鐵人或心靈史學。 近日有政治人物受訪時表示,因日本時期(1895~1945)在臺自來水的建設,使「當時的自來水,跟日本一樣是可以直接飲用的」。 圖/pixabay...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模式生物生活環境豐富化,是大勢所趨、還是研究者的新挑戰呢?

文/李依庭 │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生物醫學組碩士。在領略過實驗百態後,嘗試承擔起文字的重量,但目光總不自覺被生醫產業吸引,現任《科學月刊》編輯。 在穿過滅菌設備、緊急沖淋器與無塵系統等相關設備後,從穿廊望去,一字排開的是 3 間並排房間。...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別隨便叫醒做夢的人,但叫醒海狗沒關係?快速動眼期與哺乳動物睡眠之謎──《科學月刊》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科學月刊》總編輯。 睡眠為我們最熟悉的生理現象之一。圖/pxhere 「人的一生不外是吃飯睡覺」,從這個觀點來看,睡覺,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生理現象之一。粗略的估算,一般人在一生當中,約有30%的時間處於這樣的生理狀態之中。睡眠品質與我們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長期的睡眠不良會降低我們對事物的專注程度,使得食慾增加,並且讓我們的脾氣變得更為暴躁與易怒。...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麻疹」是什麼?在台灣會大流行嗎?哪些人該打疫苗?──〈科學月刊〉

文/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 2018 年 3 月,臺灣民眾陷入一陣麻疹恐慌中,人人搶打疫苗,唯恐惹病上身。早些年,麻疹在臺灣是相當常見的疾病,幾乎人人都得過;而在後續的疫苗施打政策下,使目前青少年對麻疹病毒有免疫力。但為何這波疫情會引起這麼大的恐慌,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分析。 回顧麻疹流行期間的新聞,似乎是媒體的資訊散播影響了社會大眾的行為,如以下報導標題: 〈麻疹傳染力強...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臺灣獼猴降級,人猴衝突留在原地?──〈科學月刊〉

郭璿/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2018 年 6 月 25 日,林務局公告,將原本8種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降級為一般類野生動物,其中又以臺灣獼猴(Macaca cyclopis)最受矚目。 圖/科學月刊...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大考物理命題越來越新穎兼生活化?「素養導向命題」是怎麼回事?──〈科學月刊〉

文/簡麗賢,北一女中物理教師。 畫錯卡絕對是最令人最為懊悔的事情。圖/pxhere 每年 1、7 月的學測和指考可說是臺灣高中生的成年禮,各科試題出爐後,受訪考生、教師的反應和評論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題材。今(2018)年,受訪的考生和教師對物理命題的難易度反應不一,但共同點是:題目新穎、貼近生活情境,且需要閱讀理解題意才能作答,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強調的「素養導向命題」。 素養導向命題...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癌症化療研發的先驅者:李敏求──《科學月刊》

戴至平/現任職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從事癌症動物模型建構。 癌症治療,在漫漫長夜中演進,至今已將近 2 個世紀。從一開始的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和化學療法等,直到近 20 年的標靶療法與免疫療法,終於露出曙光。與感染疾病相比,癌症療法的發展相當緩慢。一方面是因為癌症十分複雜,另一方面則是癌症易於演化、擴散與產生抗藥性所致。雖然癌症療法日新月異,機制也各有不同,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15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