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科學月刊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3

閱讀素養升級版──科學閱讀素養

$
0
0
  • 文/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科學月刊理事長

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快速躍升,原因在於文字的紀錄,人的情感、經驗與智慧不僅存留在口語相傳,透過文字紀錄才能代代地準確流傳。當經驗和智慧的長久累積,人類文明的才能大步前進。為了讓後人能夠快速地從中學習,認字識文便成了提升個人素養能力最有效且迅捷的方法。

舉例來說,我們無須從頭摸索來烹煮美食或煎烤糕餅,只要手邊有適當的烹飪食譜,跟著大廚寫下的烹煮步驟,就可以儘速入手,而為了看懂食譜,就需要認字識文。

文字讓情感跟經驗能夠被精準且永久地流傳。圖:Pexels

臺灣識字率不斷提升

認字識文是世界各國整體文化最基本的標準,內政部於今 (2020)年三月, 發布去(2019)年全臺 15 歲以上的人口識字率為 98.96%,男性的 99.8% 略高於女性的 98.13%;而 2018 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的閱讀排名,在 79 個國家與經濟體中,臺灣排第 17 名(2009 年為 23 名),分數為 503 分,第一名則是 555 分。

從臺灣參與評量的學生當中進行深入解析,顯示女性優於男性,且相較於 2009 年,男女之間的差距縮小。高分群學生比例增加,校際間差異縮小,城鄉差距縮小。整體來說,臺灣在閱讀方面有全面性的進步。

臺灣學生的閱讀程度有長足的進步。圖:Pexels

不只要識字,還要懂得深入了解文本內涵

對於閱讀,大多數人認為只要能識字,能讀懂一般報紙、文章或網路新聞,並能從中獲得資訊就足夠了。這也許在幾十年前,或是網路時代以前是足夠的,但在 21 世紀這已是落伍的概念。識字當然是閱讀的前提,相當於現今電腦設備的輸入,要了解輸入詞彙的表面意義需藉由電腦進一步分析;但深入認知,並能從中看出重點,進一步發揮推論,則像是電腦工程師的功能。

我們現在要學習的閱讀,是要培養類似電腦工程師的發揮和推論。

教育部於 2019 年,正式發布了 12 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當中明白表示,為了因應社會的快速變遷,學生要學的是核心素養。根據總綱對核心素養的定義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也就是說,學校不該只給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態度。

PISA 的閱讀素養評量有五個歷程,藉此測量閱讀者是否對文本有全盤的理解。這五個歷程包括「擷取訊息」、「形成廣泛的理解」、「發展解釋」、「省思與評鑑文本內容」和「省思與評鑑文本形式」。簡言之,PISA 強調的閱讀是要從手中的文本(文字內容)盡量找出有用的知識,進一步理解,並從中找出規律而能推論出文本沒有寫出的內容,且最後要重新審視文本。

閱讀素養能力是往後課綱所會強調的重點。圖:Pexels

閱讀素養和科學相似之處:資訊蒐集能力和先備知識

對於學習自然科學的人應該會發現,PISA 閱讀的歷程其實就是科學方法,只不過 PISA 是將大自然或科學研究的對象換成文本。胡適說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算是科學方法的部分,要假設前,必須有夠多的實驗數據或收集資料,從中歸納出規律,以此規律演繹出之前沒出現的預測,然後小心求證,藉此審視原本歸納出的規律是否正確。

但不論閱讀或研究科學,在跨出第一步之前,必須要有足夠的先備知識,否則一開始就無法從文本或大自然中擷取到有用的訊息,更不用提後續的歸納和演繹。先備知識和科學方法,或 PISA 的評量歷程,就像金庸小說《笑傲江湖》的華山派劍宗氣宗。氣宗說以氣禦劍,劍只是附屬工具,劍宗則反之以劍為主,我們曾聽過「四兩撥千斤」,這巧勁就是劍宗的精髓。

其實練劍(科學方法)與練氣(先備知識)都重要,若僅有先備知識,卻不知如何使用,就像《天龍八部》的段譽,空有一身內功,卻使不出六脈神劍;若僅會科學方法,就像另一位主角王語嫣,說得一嘴好功夫,卻只是弱女子。

如何從文本中擷取並歸納資訊,將是閱讀素養培養的一大要點。圖:Pexels

掌握先備知識、閱讀要領,方能培養出素養能力

對於科普閱讀,先備知識尤為重要,因為文本通常不會特別說明先備知識。讀者若不熟透先備知識,接下來的歸納演繹全是胡扯,即便有最後的審思驗證把關,也全都枉然。例如電視購物推銷中,常見的某種遠紅外石墨烯負離子能量毯、鈦鍺手鍊及太赫茲量子磁石項鍊等產品,都是看準大家對基本名詞、先備知識不懂,才有這類保心安的產品。

因此,閱讀一篇科普文章之前,需將科學相關先備知識弄清楚,接下來需了解文章的主旨與目的,找出立論的客觀事實,哪些論述是歸納自客觀事實,這些又能推論或預測哪些可驗證的論述。若能有系統地閱讀科普文章,把握閱讀要領,從中學得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無形中培養出素養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成就,甚至國家的整體競爭力提升,必會引起關鍵性的幫助。

先備知識對於科普閱讀來說相當重要。圖:Pexels

「科學生」平台即將上路,讓學生對科學不再生疏

《科學月刊》創刊超過五十年,一直以來都是由國內科學家、專家學者撰寫科學文章,藉由介紹科學新知,傳播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有鑑於大眾逐漸重視科普閱讀,《科學月刊》特別與泛科學及南一書局合作,共同成立具備學習歷程記錄的線上學習平台:「科學生」。

現今《科學月刊》每期不僅刊載科學新知和科學性評論,還有針對特定科學議題的專輯文章。此外,也針對中學生學校所學的自然科學,設立數學、物理、生物、化學、地球科學及科技等專欄,以及精選文章。此平台將這些資源經由南一書局改寫成短文,並佐以系統性評量,可加深中學生閱讀能力。

「科學生」是一個全新概念的學習平台,相信在《科學月刊》和泛科學提供的紮實內容,讓學生不再對閱讀生疏,並能愛上科學。

The post 閱讀素養升級版──科學閱讀素養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