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明瑩│國立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助理教授。
山竹,屬藤黃科藤黃屬,盛產於南洋熱帶地區,有「熱帶果后」的美名。可食用的白色內果皮口感特殊且鮮甜,更富含多種維生素,具營養價值。 2003 年,因擔心泰國發生的果實蠅會隨山竹進口入侵臺灣,影響農業而禁止輸入。多年後,山竹的再開放,讓人們在有機會重新憶起往日滋味之餘,也審視當年的問題是否已不復在。
農委會在今 (2019) 年 4 月 26 日預告修正「中華民國輸入植物或植物產品檢疫規定」,在輸入植物及植物產品的檢疫條件下增加「泰國產山竹鮮果實輸入檢疫條件」。此預告的主題立刻引起媒體的關注,且添加不同層面的解讀。究竟,植物產品能順利的進出口,需要具備哪些完善的相關檢疫制度?
是什麼阻擋了植物產品跨國輸出的腳步?
臺灣於 2002 年起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依成員國間對國際公約,不能無原因或理由拒絕產品的自由進出口。所以,必須依循國際規範,在會員國間對等看待、公平處理任何植物產品的進口申請。當然,臺灣必須在受理後,著手進行後續申請與評估作業,而這項把關作業在臺灣則隸屬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產品最常見在貿易上受到的限制,無法順利透過貿易方式順利進入輸入國或外銷至輸出國,主要原因多以植物產品上夾帶有害生物或是農藥殘留等議題為主。
植物產品農藥的殘留,與檢疫作業較沒有直接的關聯,通常將進口的植物產品進行農藥殘留分析檢驗,即可了解是否合乎標準,出口國往往會依植物產品進口國允許使用,且有殘留標準的農藥進行生產上的管理,符合標準才會將植物產品輸銷至進口國。
然而,植物產品上若藏著有害生物,因在運輸上極易不慎夾帶,具產生有害生物入侵的風險。所以,面對此風險的管控,世界各國均非常重視,並進行有害生物風險分析之評估作業。當然,這些評估作業有相關的規範可依循,稱之為國際植物防疫檢疫措施標準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tosanitary Measures, ISPM) ,此訂定的國際標準是由國際植物保護公約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 IPPC) 所制訂,相關準則是以達到調和各個國家相關植物產品的貿易,並以減少非關稅貿易障礙為目標。
泰國山竹的全身健康檢查──有害生物風險分析
因此,當泰國進行山竹進口申請,相關申請文件送達後,政府部門認定屬必須進行風險分析的貨品,便會啟動植物產品進口之有害生物風險分析。而這些工作往往是委由有害生物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協助,在風險分析的過程中,會將輸出國與貨品相關聯的有害生物進行名錄整理。這是一個繁雜但相當重要的工作,多數會以關鍵字在資料庫、研究報告、網際網路上進行搜尋,來掌握輸出國與貨品有關之有害生物的清單。接著再由清單中確認具檢疫重要性的有害生物,並試圖分析清單中最可能在貨品輸入時傳入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的管制類有害生物。
楊桃果實蠅 (Bactrocera carambolae Drew & Hancock) 及木瓜果實蠅 (Bactrocera papaya Drew & Hancock) 便是在此分析的過程中,確定最可能隨泰國山竹的進口、具高度傳入風險的有害生物。然而,臺灣目前並沒有這兩種果實蠅,若不慎因輸入泰國山竹而導致傳入,將會嚴重影響農業的生態及農作物的管理。
果實蠅是什麼?台灣有嗎?
不過,在臺灣是否有其他果實蠅類呢?答案是有的,但主要是東方果實蠅 (Bactrocera dorsalis) 與瓜實蠅 (Bactrocera cucurbitae) ,且寄主植物相當多,前者危害國內所有農民種植的水果,後者則是葫蘆科瓜類作物的大害蟲。由於這類害蟲雌成蟲會將卵產在果實內部,卵孵化後的幼蟲形狀似蛆,以頭部黑色的口鉤來回搓刺果實,將組織搗碎後以其汁液為食,老熟幼蟲會跳入土中,於土壤表層縫隙中化蛹,羽化為成蟲後,體型大小及型態有點像蒼蠅,飛行能力強,在農業的環境中普遍存在著。受果實蠅產卵、幼蟲危害過的果實全無商品價值,所以,果實蠅的防治管理實屬不易,一直是國內農業生產環境的重要害蟲,也影響著臺灣水果類的生產及外銷的貿易量。
現今東方果實蠅與瓜實蠅在臺灣持續出現,已經造成農作物相當程度的危害,也增加許多防治管理的成本。因此,當然不樂見也不願意有更多其他的果實蠅種類進入到臺灣,所以政府部門在農產品進口的把關便顯得更重要,肩負著守護臺灣農業生產環境永續的重要任務。
具有高度傳入風險的果實蠅類,目前在國際間有相關的檢疫措施標準可以參考。主要的方法就是在出口時能將鮮果進行殺蟲處理,倘若果實有夾帶檢疫害蟲時,亦能百分之百殺死,以杜絕有害生物入侵的風險。殺蟲處理多數是以高溫或低溫的條件處理,例如,此次泰國山竹進口的檢疫處理條件為「蒸熱殺蟲」處理,果實中心溫度達到攝氏 46°C 以上,相對濕度需在 90 %以上,持續處理 58 分鐘,才能包裝進口輸臺。
專家遠渡重洋,直至產地做最嚴格的把關
另外,在有害生物風險分析之作業完備後,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工作,便是派專家實地前往出口國進行產地查證的作業,確定具杜絕果實蠅問題的能力。這個工作除了前往當地產地外,也必須查看集貨包裝場的設施、作業方式及最重要的檢疫殺蟲處理設備查證。以泰國山竹為例,臺灣在前往產地查證,觀察當地山竹生產情形、集貨包裝及檢疫蒸熱殺蟲的設施後,認定已具檢疫殺蟲處理能力時,便會新增檢疫條件修正的預告。
因此,臺灣所預告第十八項附件泰國產山竹鮮果實輸入檢疫條件修正草案,便是在前述作業,逐一完成後,確立泰國已具備檢疫殺蟲的設備及處理能力時,進行公告日後泰國山竹進口需遵守的條件,明訂 12 點相關規定。這些條件便是泰國政府必須進行官方指導實施,進行病蟲害防範及相關管理的措施,而且臺灣在泰國每年蒸熱處理設施開始運轉前,必須前往當地進行蒸熱處理設施測試認證作業,測試合格後,始得進行蒸熱處理作業。每批進口的山竹均需進行檢疫殺蟲的處理,以有效杜絕有害生物的夾帶入侵。
慎重的進口規範,是對臺灣環境最堅實的保護
不用出國便可品嘗到世界各國的各種水果,其背後是政府部門層層的把關與繁瑣作業,才能食用到的美味。這些作業制度不外乎希望農產品在進口時,能將疫病蟲害的檢疫工作做到滴水不漏,百分之百防止並杜絕有害生物的侵入,才能確保國內農業生產環境不受外來生物入侵的衝擊,保護並維持臺灣原有的生態系統。
The post 美味的山竹,如何由禁止輸入再開放進口?談植物產品檢疫──《科學月刊》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